那么土榨油真的更健康吗?是否是越土越健康呢?能让我们亲眼看到制作过程的“土榨油”真的安全吗?
土榨油:“土”在哪里?
土榨油,最大的特点是 “土“。究竟什么是“土”呢?
“土”其实是指传统的办法,与之相对的呢,我觉得应该就是现代的食品技术吧。
土榨油有什么安全隐患?
经过精炼后的油脂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酯,而未精炼的土榨油里除了甘油三酯,还有一些其他成分:游离脂肪酸、磷脂、油料渣末、水分以及在种植、储藏等各个环节可能带入的多环芳烃、苯并芘、黄曲霉毒素等,这些杂质都会对油本身有不利影响,从而损害人体健康。
油脂不稳定 易酸败变质
土榨油没有经过精炼,油脂中杂质很多,游离脂肪酸、磷脂和水分的存在,使油脂不稳定,易于氧化,难储存,易酸败,缩短了保质期。
油烟大 刺激眼睛和呼吸道
我们平时做饭时会发现,锅烧到一定程度,锅里的油就会冒烟。油加热到冒烟的温度称为烟点,烟点主要是油里面的杂质所引起的,烟点越高,油越不容易冒烟。一般来说,大豆、花生原油的烟点在140℃左右,而精炼一级油的烟点能提高至210℃。油烟里面的成分复杂,主要是醛类、芳香化合物、呋喃等有害化合物。就拿丙烯醛这一种物质来说,对呼吸系统和眼睛都有很强的刺激作用。
土榨油中更易有致癌物
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、寄生曲霉等产生的代谢产物,通常容易由发霉变质的油料种子、谷物及坚果产生。花生是最容易感染黄曲霉毒素的农作物之一,在花生的种植及加工过程中均有可能产生,而土榨油作坊很难对花生原料进行精挑细选,常带入发霉花生颗粒,因此压榨的花生原油中的黄曲霉毒素很容易超标。
另一类常在油中现身的致癌物苯并芘,其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在压榨之前高温加热,油籽发生焦化从而产生苯并芘。可通过精炼工序把苯并芘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。
但由于土榨油作坊缺乏必要的精炼设备,加工工艺较为简单,通常只有“花生去壳、加热烘烤、压榨出油、过滤沉淀”这几道工序,对榨出来的油只能做简单的过滤处理。而过滤这道工序是无法去除苯并芘的。
那些备受推崇的土榨油
土榨花生油
很多人喜欢的土榨花生油,因为味道香美。不过,土榨花生油最大的风险还在于黄曲霉毒素。
在油的精炼过程中,大多数黄曲霉毒素会被去掉,所以精炼油并不容易出现黄毒霉毒素超标。而土榨油不进行精炼,超标的可能性就很大。
在过去的几年中,我们经常在新闻中看到“土榨油”黄曲霉毒素超标的报道,超标幅度高达几倍。要知道,牛奶中的黄曲霉毒素M1超标一倍,就已经让许多人恐慌,而油里是毒性要高10倍的黄曲霉毒素B1,超标幅度往往还更大,大家居然都熟视无睹。
其实,国家标准的限量已经是牛奶标准的20~40倍,所以即使考虑到油的食用量比牛奶小,但超标带来的风险依然要高得多。
土榨棉籽油
还有很多人喜欢土榨棉籽油。不过,棉籽油中含有一种天然的有害物质——棉酚。
游离棉酚也是一种毒苷,它是一类细胞原浆毒,可损害人体的肝、肾、心等实质脏器及中枢神经,并影响生殖系统。
棉籽油的毒性决定于游离棉酚的含量,生棉籽中棉酚含量为0. 15 %-2.8 %,榨油后大部分进入油中,油中棉酚量可达1%-1.3 %,长期食用含棉酚量较高的棉籽油,会引起“烧烈病”,还可能影响生殖能力。
我国标准规定,使用植物油(棉籽油)中游离棉酚的含量一般不得超过0.02%。可以认为,商品化生产的棉籽油都要经过精炼,是可以将游离棉酚的含量控制在标准以下的。
但是,土榨油却没有精炼这一步,自然也就有更大的风险。
土茶油
“土茶油”又称毛茶油,就是指用传统土办法榨取的只经过简单过滤处理的茶籽油。
茶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,单不饱和脂肪酸即油酸的含量达到80-83%,堪比橄榄油,的确是一种健康的食用油。而且,它的耐热性较好,也是适合用来日常炒菜的。
不过,土榨过程中由于没有精炼,同样存在杂质的问题,并不会更健康。
而且,茶油也只是一种普通的食用油,偶尔换着吃也不错,但是它并不会更健康。毕竟,我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食用油的每天摄入量不超过25克左右,不要以为它好就多吃,你多吃进去的油,只会转化成肚子上的赘肉。
可现在很多油坊用了发霉的花生,或陈年花生进行榨油,这种油就有很大的安全隐患。
不是榨油工艺的问题,而是榨油的原材料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