过度防疫 ,层层加码 ,割断了思乡的情,寒了游子的心。
针对这种现象,中央政法委官方账号发文指出:就地过年”层层加码“一刀切”,是荒腔走板、懒政怠政,实际埋下治理隐患。
第一:层层加码“一刀切”看似“追求完美”,实际是荒腔走板。
层层加码“一刀切”,把一域置于全局之上,直接切断了所有人过节回家的路,这么做的初衷到底是什么,真的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。
“一刀切”是把“严格防疫”好事办坏,无异于给一域加盖“围城”,让外面符合政策规定的游子有家难回,让里面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陷入缓滞。其过程更是充满了蛮横,让老百姓怨声载道:本应倡导劝说,却一张口就是“上面要求”“文件规定”;本应分类施策查验手续,却动不动就堵路截车,强行驱离……
目的“迷惑”、手段“粗糙”、过程“惊悚”,即便达到了目的又如何?寒了百姓的心,损害政府的形象,削弱党的权威,“一刀切”不是“追求完美”,而是对国家政策的“高级黑”。
第二:层层加码“一刀切”看似“主动作为”,实际是懒政怠政。
层层加码“一刀切”也是另一种不作为。
层层加码“一刀切”则是懒得动脑子,毕竟层层加码比层层分解要简单,一禁了之比动态优化要轻松:中央下了文件,就依葫芦画瓢,画得好不好、像不像不提,先画得大一圈再说!不仅如此,还要冠以“深入贯彻”“严格落实”的名头,看似态度端正,实际是当“甩手掌柜”,把肆意妄为的“球”往下面踢,把蛮横粗暴的“锅”往上面甩。
我们需要谨记,走好政策从出台到落地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并不是轻轻松松的事,无论什么形式的慵懒,都可能使好政策变了形、走了样、离了谱。
第三:层层加码“一刀切”看似“严上加严”,实际埋下治理隐患。
危害表现在基层,问题的根子却往往在中间。地市层面,常常成为政策变形走样的“始发站”,对那些层层加码“一刀切”的现象溯源,不难印证这个结论。
如果市域怠于履行治理职能,热衷喊口号、甘当“二传手”,则易埋下政策实施和现实情况脱节的治理隐患。进一步看,无论是“回家过节”全民热议的焦点话题,还是常态化防控的久久为功,市域都是稳住抗疫战略成果的“基本盘”。不断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,发挥好市域的政治经济资源优势,在政治、法治、德治、自治、智治的框架内“便宜行事”,才能确保风险不外溢,真正做到疫情防控的“严上加严”。
让人人都过一个幸福节,这不仅考验着一个城市的精神和温度,还考验着市域治理的能力和水平。毕竟,让长途归乡者感到暖心,让外来建设者产生归属,这是每个治理者应该做的,也是必须做的。